有图有真相
学生说
“我们上课不像上课”
上课or逛校园?
本是上课时间,德法语言学院14随法班的师生们却在校园里,说着、笑着、走着上旅游法语课。
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地陪”在那里迎接游客,进行详细地讲解。在旅行的过程中,同学们尽情表达,内容丰富,贴近实际。老师不时针对不同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进行讲解。
其实,这是他们在校园里上模拟导游课。
上课or办婚礼?
15英导酒店班明明要上酒店礼仪课,可是走进教室,两位新人同学正在举办婚庆典礼,有人负责组织策划,有人担任主持,有人任证婚人。
另外,现场还有同学担任酒店迎宾、接待、上菜等礼仪,并且有宴会会场桌次、座位等安排的工作。
现场老师们一边指导典礼细节,一边吃着喜糖、喜瓜子。气氛不要太活跃!
是学生or记者?
看,传媒学院2016级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和2016级摄录媒体班的同学们干脆走出了校园。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走上街头亲自体验了一把主持人、记者、摄像师、摄影师,感受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拍摄、如何构图、如何采访到自己想要的内容等。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讨论、质凝、互动、协作、创新、探索,老师则是引导和点睛。
同学们的热情好高涨!
原因何在
校方说
打破火柴盒教室
知识和技能都得练
小编可以很负责任滴告诉童鞋们:这当然是在上课,这是河北外国语学院的特色之一:准职业人培养课堂。
啥叫准职业人培养课堂?
“准职业人”是河北外国语学院于2006年在全国首次提出的教育理念。
简单地说,就是毕业时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和职业技能,上岗就能上手。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就是要把同学们培养成单位的合格员工。
根据河外领路人、掌舵人、总指挥官——河北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校长、孙建中教授的顶层设计,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是锻造“准职业人”能力素质的“加工厂”,着重培养“准职业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啥样?
孙校长说,天下无处不教室,天下无处不课堂,要打破火柴盒式教室,只有各种各样的课堂,才能肩负起“继承”、“弘扬”、“革新、创造”三种责任。
根据河外泛教室化的理念,课堂可以百花齐放,而且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还都被赋予“公司员工”的角色,通过承揽各种“业务”主动去学习,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当然,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不只是课堂形式的变化,还包括课堂原则、课堂结构、小组建设、对老师的要求等,再往细了说,比如老师备课、学生预习、讲课与听课方式、课堂时间分配、教材、考试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改变。
总之,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是一个系统的变革。
为啥要开展这种新课堂?
因为河北外国语学院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所重点应用型本科大学之一,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就是用人单位直接需要的;
因为科研是河外的引擎,创新是河外的灵魂,处处充满阅读、探究、讨论场面的“学谷”是河外校园的学府本色;
因为大学给人的是一种环境、一种影响,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是生产各种观点、知识、方法、创意的地方;
因为“我讲你听式、我备你等式、我填你吃式”的传统课堂已经落伍,老师不能一言堂、不能独裁,而是让快乐充满课堂、让学生在“充满诱、充满导”的课堂里“质变”。
因为如果大学教育不变革,就没法从根源上解决“知识和技能脱节”、“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等社会现象,而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改是教改的核心。
权威评价
既像学校,又像研究所、
又像企业
这个学校就办活了
自建校以来,河北外国语学院一直行走在应用型大学的路上。多年来,河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6年10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齐续春等领导一行莅临河北外国语学院视察指导。
视察期间,齐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
民革中央在前年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做了一次调研,我们提出中国的职业教育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严重脱节,我们的职业教育走上了一条纯学历教育,这是很不对的。职业教育,第一,必须以就业为目的;第二,必须产业化。
中国的教育今后往什么方向去转?我曾经在20年前讲过一句话,我说中国的职业教育有一天不像教育了可能就搞好了。也就是它既像学校,又像研究所,又像一个公司……如果把这些集中在一起,那么这个学校就办活了。
河北外国语学院走的一条路就是把就业和教育结合起来,我一直认为应该把教育与就业相结合,把学校和社会相结合,把专业和技能相结合。我对这个学校给予很好的希望,我觉得这个学校前途无量。